1. <u id="tmpbr"></u>

      <wbr id="tmpbr"></wbr>

      學習宣傳貫徹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宣傳標語:

      1 .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 2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奮力推動新時代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3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 4.確保國家安全和長治久安 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確保 生態環境良好 確保邊防鞏固和邊境安全 5.增強"四個意識" 堅定"四個自信" 做到"兩個維護" 6.治國必治邊 治邊先穩藏 7.依法治藏 富民興藏 長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實基礎 8.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9.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10.維護祖國統一 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 11.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 13.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艱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黨的光輝照邊疆 邊疆人民心向黨 16.感恩黨中央 感恩偉大祖國 感恩新時代 17.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努力奮斗

      服務大廳 |

      西藏網上信訪大廳

      |

      西藏黨員教育網

      |

      違章查詢

      |

      藏漢互譯

      |

      就業招聘

      |

      社保辦理

      |

      企業信用查詢

      |

      更多

      西藏網群 |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 中國西藏新聞網

      西藏旅游信息網

      西藏文化網

      西藏氣象

      西藏教育考試網

      |

      拉薩

      城關區

      當雄縣

      堆龍德慶區

      曲水縣

      墨竹工卡縣

      達孜區

      尼木縣

      林周縣

      |

      日喀則

      桑珠孜區

      亞東縣

      江孜縣

      白朗縣

      拉孜縣

      薩迦縣

      崗巴縣

      定結縣

      定日縣

      聶拉木縣

      康馬縣

      仁布縣

      南木林縣

      謝通門縣

      吉隆縣

      昂仁縣

      薩嘎縣

      仲巴縣

      |

      昌都

      卡若區

      江達縣

      貢覺縣

      類烏齊縣

      丁青縣

      察雅縣

      八宿縣

      左貢縣

      芒康縣

      洛隆縣

      邊壩縣

      |

      林芝

      巴宜區

      墨脫縣

      波密縣

      工布江達縣

      米林縣

      察隅縣

      朗縣

      |

      山南

      乃東區

      錯那縣

      扎囊縣

      貢嘎縣

      桑日縣

      瓊結縣

      曲松縣

      措美縣

      洛扎縣

      加查縣

      隆子縣

      浪卡子縣

      |

      那曲

      色尼區

      嘉黎縣

      比如縣

      聶榮縣

      安多縣

      申扎縣

      索縣

      班戈縣

      巴青縣

      尼瑪縣

      雙湖縣

      |

      阿里

      噶爾縣

      普蘭縣

      札達縣

      日土縣

      革吉縣

      改則縣

      措勤縣

      www.oregondmo.com
      網站首頁>藏地文化
      妙手蘊匠心 指尖傳神韻 ——走近布塑羌姆面具非遺傳承人羅桑巴珠
      2023-04-07 15:51:01 來源:西藏日報 閱讀量:
      分享

      1.jpg

      圖為羅桑巴珠制作的文創產品,只有半個手掌大的布塑面具。

      2.jpg

      圖為羅桑巴珠經營的布塑面具商店一角。

      3.jpg

      圖為拉薩南綜民族手工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內擺放的大小不一的布塑面具(對比圖)。

      4.jpg

      圖為羅桑巴珠在制作傳統藏戲面具(馬頭)。

      5.jpg

      圖為羅桑巴珠經營的布塑面具商店一角。

      6.jpg

      圖為2022年,堆龍布制面具制作技藝被評為第六批拉薩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羅桑巴珠欣喜拍照留念。

      7.jpg

      圖為2019年,羅桑巴珠被評為堆龍德慶區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圖為榮譽證書。

      8.jpg

      圖為羅桑巴珠在與學徒歐珠探討如何更好造像。

      走進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的一處藏式院落,羅桑巴珠手拿畫筆蘸取顏料,正聚精會神地制作傳統藏戲面具。不遠處,徒弟歐珠用和好的泥塑造出了一個面具的雛形。

      43歲的羅桑巴珠是堆龍德慶區桑木村5組村民,2019年被評為堆龍德慶區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制作的“布塑羌姆面具”被評為堆龍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22年,堆龍布制面具制作技藝被評為第六批拉薩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在西藏,面具主要用于各種民間表演活動,它與人們日常生活、勞動、娛樂有著直接的關系,遍及西藏各地。

      西藏面具是從宗教藝術派生出來的一種工藝品,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即宗教面具、藏戲面具和民間歌舞說唱面具。由于地域的差異,用途的不同,西藏面具呈現出多姿多彩、對比強烈、形式各異的特點。

      面具,藏語稱之為“巴”。在西藏,不管是宗教儀式,傳統戲劇還是民間歌舞,都少不了“巴”。由于西藏獨特的人文環境、民俗風情以及宗教信仰,使得西藏面具藝術有它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表現形式,是藏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產生的特殊文化產物。

      面具的產生與藏民族的生產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最早的面具,其實來源于民間歌舞表演。據說,西藏面具的歷史起源于藏族原始宗教儀式中戴面具的擬獸圖騰舞蹈。松贊干布時期面具藝術已經開始正式登上藏族文化的舞臺,在藏王赤松德贊時期,面具藝術則開始了它的蓬勃發展之路。史料記載,公元8世紀,在白面具藏戲基本形成的同時,宗教寺院戴面具進行表演的跳神樂舞也開始產生。

      “制作布塑面具的工序比較繁雜,制作一個中等大小的面具往往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绷_桑巴珠展示著手上正在制作的面具“馬頭”后,向記者詳細描述了布塑面具的制作流程。

      布塑面具制作的主要材料為純棉布、泥塑、藏紙和少量的柏樹、土顏料以及膠水。首先選用細膩有粘性的土,經過捶打、摔、揉,加水和成泥,然后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成將要制作的形象,曬干后貼一層泡過水的藏紙,再貼一層純棉布,藏紙與純棉布反復貼6層左右,然后進行打磨,再貼上柏樹木泥,開始塑造形象。

      為了達到極佳的美觀效果且使塑造的形象更加穩固,雕好的形象上還要貼少量混有膠水的藏香泥,然后曬干,再進行最后的打磨。這幾個制作過程是制作布塑面具中最復雜、技術難度最高的過程,也是布塑面具的獨特之處。在進行涂色、拋光、上清漆后,一件完美的布塑藝術品就誕生了。

      “布塑面具由于原材料基本是紙和布,所以比較輕。藏紙原料含有狼毒草、布塑和藏紙交叉貼,能夠起到防蟲防蛀的作用,在不沾水的前提下,能夠保存百年之久?!闭f起布塑面具,羅桑巴珠一改靦腆,侃侃而談。

      1997年,羅桑巴珠秉承著對繪畫的熱愛前往甘丹寺,拜師學習制作面具及泥塑佛像技藝,之后又拜拉薩布制面具制作技藝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西洛為師,學習了6年泥塑和布塑技藝。出師后的羅桑巴珠于2008年回到家鄉,在桑木村開了一間名為巴珠商店的小店,專門制作和出售泥塑佛像。

      “剛開始學習制作面具和泥塑只是想有一門手藝養家糊口,沒想到開了店,又擴大規模發展成了合作社。政府不僅給予扶持資金,還讓我參加創業培訓,給我提供了很多學習交流的機會?!绷_桑巴珠說,隨著規模不斷擴大,他于2016年成立了拉薩南綜民族手工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他看來,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為手藝人提供了發展平臺,西藏各地藏戲演出隊的增加,讓他每年能接到來自單位和個人的不少藏戲面具制作訂單。

      自2009年開始,羅桑巴珠的徒弟歐珠已在合作社學習了近14年,如今已經完全掌握了制作布塑面具和佛像技術。他說:“我在合作社學習期間包吃包住,工資每年都會漲,現在每月有5000元的工資,年底還有分紅。能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還有穩定的收入,我很滿足?!?/p>

      于羅桑巴珠而言,無論是上門求教的徒弟,還是周圍對布塑面具有興趣的村民,他都一視同仁,傾囊相授,希望可以最大限度保護和傳承制作布塑面具手工技藝。

      傳統面具至今都是靠手藝人一筆一畫制作出來的,無法被現有的機器所代替,而“它”的生產、保護、延續和再創作都需要更多有毅力的傳統手藝人。作為已經被認可的非遺傳承人,羅桑巴珠這個“守”藝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布塑面具的制作技藝被更多人看見并喜愛。

      責任編輯:格桑央珍

      快搜西藏客戶端

      西藏窗口資訊門戶

      備案號:藏ICP備18000146號-6

      西藏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男女做爽爽爽视频免费_国产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_无码AV岛国片在线观看免_av在线不卡观看免费观看